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不同类型不育男性精浆代谢的差异

肖育红, 刘传宏, 邹鹏书, 王博伦, 杜超, 张倩, 于月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53 ›› Issue (12) : 1099 -1106.

PDF (2245KB)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53 ›› Issue (12) : 1099 -1106.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不同类型不育男性精浆代谢的差异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2298K)

摘要

目的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技术探讨不同类型不育男性的精浆差异代谢物,以挖掘新的男性不育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85例男性的精液样本,分为少精子症组(n=20)、无精子症组(n=20)、弱精子症组(n=10)、高精子DNA碎片指数组(n=15)和健康对照组(n=20)。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精浆代谢物,通过差异分析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使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寻找关键代谢途径,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效能。结果 组间差异分析共筛选出1 431种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氨基酸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吸收、核苷酸代谢等途径。各组排名前10位的上调和下调代谢物的AUC均>0.7,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精浆非靶向代谢组学能够检测并筛选出不同类型不育男性与健康男性精浆的差异代谢物,能够为探索男性不育生物标志物和代谢组学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代谢组学 / 少精子症 / 无精子症 / 弱精子症 / 精子DNA碎片指数 / 男性不育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肖育红, 刘传宏, 邹鹏书, 王博伦, 杜超, 张倩, 于月新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不同类型不育男性精浆代谢的差异[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53(12): 1099-110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245KB)

2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