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物理参数与肠道菌群改变对继发放射性肠炎风险的影响

冯欢, 王博, 张龙, 杨晨, 林丽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53 ›› Issue (11) : 1025 -1030+1035.

PDF (878KB)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53 ›› Issue (11) : 1025 -1030+1035.

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物理参数与肠道菌群改变对继发放射性肠炎风险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898K)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物理参数与肠道菌群改变对继发放射性肠炎(RE)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98例腹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分为RE组(n=26)和无RE组(n=72)。比较2组临床资料、放疗物理参数及肠道菌群改变,Pearson分析放疗物理参数与肠道菌群改变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放疗物理参数、肠道菌群改变与继发RE风险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放疗物理参数、肠道菌群改变预测继发RE风险的价值。结果 RE组小肠V20、V40、2 cm3所受剂量(D2cc)、直肠D2cc、结肠D2cc高于无RE组(P <0.05); RE组放疗第3周肠道菌群α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低于无RE组,RE组放疗前后肠道菌群α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下降幅度大于无RE组(P <0.05);小肠V20、V40、D2cc、直肠D2cc、结肠D2cc与肠道菌群α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放疗前后下降幅度呈正相关(P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肠V20、V40、D2cc、直肠D2cc、结肠D2cc、肠道菌群α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下降幅度是继发RE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放疗物理参数、肠道菌群改变联合预测继发RE风险的AUC为0.920,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物理参数与肠道菌群改变密切相关,可共同增加继发RE风险,其联合预测继发RE风险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

腹部恶性肿瘤 / 放疗物理参数 / 肠道菌群 / 放射性肠炎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冯欢, 王博, 张龙, 杨晨, 林丽慧 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物理参数与肠道菌群改变对继发放射性肠炎风险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4, 53(11): 1025-1030+103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78KB)

2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