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CR模型的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

林一诚, 周怡宁, 郑景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05) : 26 -36.

PDF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05) : 26 -36.

基于MCR模型的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识别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能为优化区域生态系统要素,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本文利用InVEST模型,测算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碳固持、生境质量、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4项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该区域的潜在生态廊道。【结果】全域共识别14个生态源地,构建34条生态廊道,其中19条廊道重要性较高。围场县小滦河流域南、中、北部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源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南部低山区森林面积较大,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高,生态廊道网络较为密集。中部农牧区的人为干扰较严重,对南、北部间生态过程造成阻碍。北部邻近塞罕坝林场区域4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高,存在一些面积较大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重要性较高。小滦河流域整体生态连通性不高,除河流本身外,沟通南、北部的唯一生态廊道位于流域东部边缘,对区域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围场县小滦河流域南部、中部和北部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较大差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能为制定相应区域适宜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InVEST模型 / MCR模型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林一诚, 周怡宁, 郑景明 基于MCR模型的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4, 46(05): 26-3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