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不同类型森林优势种幼树枝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屠晶, 张金艳, 栗忠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05) : 46 -54.

PDF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05) : 46 -54.

滇南不同类型森林优势种幼树枝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森林类型植物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于深入了解物种养分元素的分布格局、受限制状况及吸收利用资源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滇南地区热带季节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3种森林主要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森林上、下层优势种幼树枝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滇南森林优势种幼树枝C含量为441.67~494.33 mg/g,N含量为6.26~12.47 mg/g,P含量为0.34~1.06 mg/g;滇南3种森林优势种幼树枝C、N、P含量平均值总体上随海拔梯度的增加而增加;C∶N的平均值在热带季节雨林最高、热带山地雨林最低;C∶P和N∶P平均值在热带山地雨林最高、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最低;3种森林的N∶P平均值均介于10~20之间;上层优势种幼树枝C、N含量平均值低于下层优势种,P含量平均值上层高于下层,上层N∶P低于10,下层优势种接近于20;热带季节雨林中,C∶N与N∶P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热带山地雨林中,C∶N与C∶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C∶N与C∶P、N∶P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3种森林上、下层优势种幼树枝C、N、P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滇南3种森林优势种幼树枝C、N、P元素含量相对较高,C∶N和C∶P相对较低的分配格局特征。一方面反映出滇南森林植被C元素分解释放相对较快,植被生长受N、P元素共同限制的特征;另一方面,滇南森林上层树种对养分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略高于下层树种。滇南森林物种所处的群落层次对其枝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程度大于海拔因素。

关键词

森林类型 / 生态化学计量 / 海拔梯度 / 群落层次 / 枝条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屠晶, 张金艳, 栗忠飞 滇南不同类型森林优势种幼树枝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4, 46(05): 46-5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