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潜在生产力的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罗光成, 雷相东, 史景宁, 何潇, 向玮, 李玉堂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47 ›› Issue (01) : 1 -10.

PDF (1798KB)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47 ›› Issue (01) : 1 -10.

基于潜在生产力的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841K)

摘要

【目的】为验证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优化此方法,采用潜在生长量法估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和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局级固定样地数据,采用广义代数差分法建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根据地位指数划分立地等级。建立含立地等级哑变量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利用黄金分割法搜索最优密度,求解潜在生产力,并通过自然稀疏线进行验证;以现实林分年龄和林分密度指数计算现实生产力;结合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两者差异综合评估生产力提升空间。【结果】(1)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优势高、断面积、蓄积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调整决定系数为0.877、0.985、0.966;均方根误差为1.037 m、0.886 m2/(hm2·a)、9.756 m3/(hm2·a);相对均方根误差为7.353%、6.588%、11.890%。5个立地等级的地位指数平均值大小为19.8、17.8、15.7、13.5和11.6 m。(2)同一林龄,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林分密度指数不同。基准年龄30年时断面积潜在生产力为0.861~0.941 m2/(hm2·a),蓄积潜在生产力为5.319~8.775 m3/(hm2·a)。与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相比,中龄林和幼龄林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差异较大,表明它们具有较大的生产力提升空间。(3)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密度始终不大于林分自然稀疏的最大密度。【结论】约束林分初始株数后计算的潜在生产力更符合实际,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在中幼龄阶段,长白落叶松的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差异显著,该差异随立地质量的下降而增大。研究结果给出了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林分密度,可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经营提供依据。

关键词

潜在生产力 / 现实生产力 / 广义代数差分法 / 立地质量评价 / 自然稀疏线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罗光成, 雷相东, 史景宁, 何潇, 向玮, 李玉堂 基于潜在生产力的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5, 47(01): 1-1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798KB)

1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