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温带草地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

秦绍尉, 张静, 王伊乐, 许宇航, 周春菡, 陈科宇, 纪宝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11) : 53 -61.

PDF (1555KB)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11) : 53 -61.

内蒙古温带草地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592K)

摘要

【目的】探究天然草原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与紫花苜蓿幼苗之间的互惠共生机制,为筛选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生长的乡土优质菌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内蒙古温带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AMF群落作为接种剂,同时设置不含有AMF的微生物滤液作为对照,分别对两种紫花苜蓿品种(北林201和中苜1号)进行接种。通过分析AMF群落与紫花苜蓿的互惠共生关系及其对植物幼苗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评估天然草原AMF群落与紫花苜蓿幼苗的共生效应。【结果】(1)不同草地类型AMF群落组成和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均能与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球囊霉属和近明球囊霉属是所有接种处理根系统中的优势菌属。(2)与不接种相比,AMF群落接种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和植物体内磷含量,但显著降低植物体内氮含量,尤其是在接种典型草原AMF群落后,紫花苜蓿的氮吸收效应表现为显著负效应,导致植物氮磷比显著降低(P <0.05);北林201紫花苜蓿接种后的菌根生长响应、磷吸收效应和氮吸收效应均显著优于中苜1号的接种效应。(3)北林201接种后的磷吸收效应与根内AMF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而中苜1号的磷吸收效应则与AMF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系(P <0.05),意味着多样化的AMF群落可能更有利于北林201对磷的吸收。【结论】天然草原AMF群落能够显著促进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磷元素吸收,但是这种生态功能受到紫花苜蓿品种特征的影响,AMF群落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生态功能的差异性。因此,在选择乡土AMF菌剂进行接种时,需要考虑紫花苜蓿品种与AMF群落之间的匹配性,以实现最佳的生产价值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 紫花苜蓿 / 菌根效应 / 草地微生物资源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秦绍尉, 张静, 王伊乐, 许宇航, 周春菡, 陈科宇, 纪宝明 内蒙古温带草地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4, 46(11): 53-6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555KB)

1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