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区灌木生物量多尺度建模与碳库特征解析——以库布齐沙漠为例

蒯悦, 王春梅, 豆小敏, 严海飞, 李晨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47 ›› Issue (04) : 50 -60.

PDF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47 ›› Issue (04) : 50 -60.

干旱半干旱区灌木生物量多尺度建模与碳库特征解析——以库布齐沙漠为例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灌丛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为完善干旱区碳计量体系并提升区域碳汇管理效能,本研究系统评估库布齐沙漠3种典型灌木的碳储量特征,为荒漠生态系统碳平衡核算提供支撑。【方法】针对库布齐沙漠地区沙柳、柠条锦鸡儿和梭梭3种典型灌木,采用样方调查和无人机遥感影像两种方法计量区域碳储量。通过样方调查构建灌木生物量(M)与冠幅面积(C)及体积(V)的最佳预测模型;利用无人机获取灌丛覆盖度,建立生物量与覆盖度的关系模型。将模型估算的灌丛碳储量与实测的土壤、凋落物碳储量相结合,得到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果】(1)沙柳(MS=0.563C2.563,R2=0.710,P <0.001)和柠条锦鸡儿(MC=1.776C1.315,R2=0.873,P <0.001)生物量主要受冠幅面积调控,而梭梭(MH=1.694V0.952,R2=0.585,P <0.001)生物量与灌木体积显著相关。(2)构建了以灌丛覆盖度为自变量的沙柳(R2=0.896,P<0.001)、柠条锦鸡儿(R2=0.861,P <0.05)和梭梭(R2=0.937,P <0.001)生物量回归模型。(3)研究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为50.12~59.33 t/hm2,其中土壤、生物质(灌丛与凋落物)的碳储量分别为46.68~53.87 t/hm2、3.38~6.53 t/hm2,土壤、生物质(灌丛与凋落物)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0.52%、9.48%。【结论】本研究构建了3种典型灌木生物量方程,填补了最新发布的造林碳汇方法学中荒漠灌木的计量空白,并计算出库布齐沙漠腹地灌丛的碳储量。研究成果为优化区域灌丛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升灌丛在区域碳固持中的作用。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 灌木 / 生物量模型 / 碳储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蒯悦, 王春梅, 豆小敏, 严海飞, 李晨曦 干旱半干旱区灌木生物量多尺度建模与碳库特征解析——以库布齐沙漠为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5, 47(04): 50-6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