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调控对中龄米老排人工林材种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唐继新, 陈东成, 潘启龙, 刘衡, 蒋志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47 ›› Issue (04) : 82 -91.

PDF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47 ›› Issue (04) : 82 -91.

密度调控对中龄米老排人工林材种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分析密度调控对中龄米老排人工林材种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其人工林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区域内中龄阶段实施模式Ⅰ密度调控策略(经历1次间伐,伐后林分密度为1 200株/hm2)的哨平米老排试验林和模式Ⅱ密度调控策略(经历3次间伐,伐后林分密度为520株/hm2)的青山米老排试验林为对象,在各林分中伐取了14株不同径阶的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以中央断面区分求积法计算各材种出材量,并通过更新重置成本法分析不同林分的经济效益。【结果】(1)模式Ⅰ与模式Ⅱ林分之间的小径材和中径材非累计出材量的差异均显著(P <0.05)。(2)从第25年起,模式Ⅱ林分的小径材累计出材量低于模式Ⅰ;从第21年起,模式Ⅱ林分的中径材和大中径材累计出材量均高于模式Ⅰ,但两林分各材种累计出材量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 0.05)。(3)模式Ⅰ与模式Ⅱ林分各材种累计出材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小径材累计出材量先随林龄的增长而递增,然后小幅递减,最后趋于稳定;中径材累计出材量先随林龄增长而增长,然后趋于稳定;大径材和大中径材的累计出材量随林龄的增长而递增。(4)以中小径材为经营目标,模式Ⅰ与模式Ⅱ林分的最佳轮伐期分别为17~19年和17~21年,经济效益差异不显著;以大中径材为主要经营目标,从第23年起模式Ⅱ林分的动态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模式Ⅰ(P <0.05),且模式Ⅱ林分的轮伐期应≥26年。【结论】模式Ⅰ与模式Ⅱ的密度调控措施对米老排人工林不同材种的累计出材量和静态经济效益影响不显著,但对动态经济效益的影响显著。两种模式林分的最优经营策略(动态经济效益最大)均为生产中小径材,两者在该策略下的经济效益无显著差异;当生产大中径材时,两种模式的动态经济效益均随林龄增长显著下降,其中模式Ⅰ林分会出现亏损,但模式Ⅱ仍能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关键词

米老排 / 密度调控 / 树干解析 / 材种结构 / 经济效益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唐继新, 陈东成, 潘启龙, 刘衡, 蒋志林 密度调控对中龄米老排人工林材种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5, 47(04): 82-9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