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相思心材形成中细胞生理活性及其次生代谢物变化

邓云涛, 韦鹏练, 符韵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47 ›› Issue (05) : 166 -176.

PDF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47 ›› Issue (05) : 166 -176.

黑木相思心材形成中细胞生理活性及其次生代谢物变化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黑木相思的心材具有优美的木纹和独特的美丽图案。作为特色速生树种,研究其心材形成机制,有助于提升心材的利用价值。然而,当前关于黑木相思心材形成的关键生理和化学机制仍不清晰。本研究旨在探究黑木相思心材形成的生理和化学基础,以深入理解其心材化过程。【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黑木相思木质部不同部位薄壁细胞中细胞核、淀粉粒和还原糖的形态及数量变化。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鉴定心材、过渡材和边材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其化学组成特征。通过这些方法,系统探究黑木相思心材形成的生理和化学基础,揭示其在心材化过程中的关键变化。【结果】在从边材到心材的过渡过程中,细胞核数量逐渐减少,长宽比变小,形态从长梭形变为圆形,并在第3生长轮完全消失。淀粉粒和还原糖主要分布在射线薄壁细胞周围的轴向薄壁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最终在第3生长轮消失。第4生长轮细胞核形态由椭圆形变成圆形,淀粉粒几乎消失,推测此区域为过渡区内侧。这些变化反映了心材化过程中细胞内部生理活动的逐步调整。在化学成分方面,黑木相思心材的总酚(45.80 mg/g)和总黄酮(16.13 mg/g)含量显著高于边材(总酚3.25 mg/g,总黄酮0.50 mg/g)。利用UPLC-MS/MS,鉴定出黑木相思心边材提取物中的21种酚类成分,涵盖黄酮类、酚酸类、单宁类、二苯乙烯类和香豆素类。其中,二氢槲皮素、圣草酚、伞形酮和3-甲氧基木犀草素等酚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黑木相思在生理活性和代谢产物方面的变化规律,明确了其木质部化学组成特征的关键部分。这些发现为黑木相思心材形成和颜色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黑木相思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更深入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黑木相思 / 心材化过程 / 生理活性变化 / 提取物成分 / 化学组成 / UPLC-MS/MS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邓云涛, 韦鹏练, 符韵林 黑木相思心材形成中细胞生理活性及其次生代谢物变化[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5, 47(05): 166-17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