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盐碱地治理:现状、问题与展望

赵耕毛, 杨梦圆, 陈硕, 苏纪康, 吕慧琳, 贾慧昕, 刘兆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48 ›› Issue (01) : 14 -26.

PDF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5, Vol. 48 ›› Issue (01) : 14 -26.

我国盐碱地治理:现状、问题与展望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与日俱增,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与耕地一样,盐碱地作为以盐类集积为主要特征的土地资源,不仅承载着污染净化、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全球碳库、自然文化遗产、景观旅游等重要功能,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盐碱地治理是以减少作物逆境胁迫、作物健康及其高产优质为主要目标,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十年来,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科技工作者已基本厘清了盐碱地治理理论体系,并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盐碱地治理技术模式。但是,由于盐碱地类型复杂多样,盐碱化程度不同、治理措施多元化等原因,我国尚未建立起分类分区,精准治理,兼顾高水平与低成本的高效治理方法,更没有建立起盐碱地治理及其长效管理的技术与服务体系框架。本文在论述盐碱地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盐碱地主要障碍因子、盐碱地治理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盐碱地治理效果判别标准以及盐碱地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阐述盐碱地治理主要问题及展望,以期启发人们对盐碱地的科学认识,强化盐碱地治理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结合现代农业新成果,更好地推动盐碱地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盐碱地 / 治理 / 粮食安全 / 障碍因子 / 技术模式 / 效果判别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赵耕毛, 杨梦圆, 陈硕, 苏纪康, 吕慧琳, 贾慧昕, 刘兆普 我国盐碱地治理:现状、问题与展望[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5, 48(01): 14-2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