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活动构造带大型滑坡成灾背景与灾变机制

郭长宝, 吴瑞安, 钟宁, 杨志华, 袁浩, 李彩虹, 邱振东, 曹世超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12) : 4635 -4658.

PDF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12) : 4635 -4658.

青藏高原东部活动构造带大型滑坡成灾背景与灾变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活动构造带内大型特大型滑坡成灾机理复杂、危害严重,以往关于其发育特征、成灾背景与灾变机理等研究主要侧重于降雨、地层岩性、地震等因素分析,关于其内动力控灾背景和机理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难题.基于遥感解译、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典型案例剖析,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川藏交通廊道地质灾害数据库,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形起伏度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表明约62%的地质灾害发育于地壳不稳定区和较不稳定区内,内动力地质条件对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具有极大影响.大型滑坡的发育分布受活动构造带控制显著,主要表现为复杂地质构造孕育大型滑坡、特殊岩土结构控制大型滑坡、强烈地震活动诱发大型滑坡、断裂持续蠕滑促进大型滑坡灾变等4类特征,具有显著的活动构造带孕灾-控灾-诱灾-促灾等复杂灾变演化过程.研究结果对于促进青藏高原大型特大型滑坡灾害的成因机理,提升特大滑坡灾害风险防范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青藏高原 / 大型滑坡 / 活动构造带 / 区域地壳稳定性 / 内动力地质条件 / 工程地质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郭长宝, 吴瑞安, 钟宁, 杨志华, 袁浩, 李彩虹, 邱振东, 曹世超 青藏高原东部活动构造带大型滑坡成灾背景与灾变机制[J]. 地球科学, 2024, 49(12): 4635-465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