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点苍山新元古代辉长岩的识别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陈丛敏, 周云, 冯佐海, 李政林, 蔡瑾, 焦显杨, 蔡永丰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12) : 4434 -4449.

PDF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12) : 4434 -4449.

滇西点苍山新元古代辉长岩的识别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滇西点苍山-哀牢山构造带保存有大量前寒武纪岩石学记录,为探究扬子地块西南缘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理想窗口.对点苍山地区出露的辉长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辉长岩的侵入年龄为771~769 Ma,表明点苍山地区发育新元古代基性岩浆活动.点苍山辉长岩的全碱(K2O+Na2O)含量变化介于4.40%~4.49%,Na2O/K2O值为2.30~2.34,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较高的Fe2O3t(7.36%~7.50%)、MgO(7.15%~7.30%)和Mg#(69.46~69.52),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显示轻微正异常(Eu/Eu*=1.17~1.29),具有较高的锆石εHf(t)值(6.72~10.84).综合有关数据资料表明,辉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来源于受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新元古代时期,扬子地块西南缘发育弧-盆体系,这一时期华南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处于Rodinia超大陆的边缘.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 辉长岩 / 板块俯冲 / 新元古代 / 点苍山 / 岩石学 / 地球化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丛敏, 周云, 冯佐海, 李政林, 蔡瑾, 焦显杨, 蔡永丰 滇西点苍山新元古代辉长岩的识别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地球科学, 2024, 49(12): 4434-4449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