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南次海盆陆缘演化与幕式扩张的岩浆-构造-地层记录

杨天一, 唐勇, 任建业, 巢鹏

地球科学 ›› 2025, Vol. 50 ›› Issue (01) : 195 -216.

PDF
地球科学 ›› 2025, Vol. 50 ›› Issue (01) : 195 -216.

南海西南次海盆陆缘演化与幕式扩张的岩浆-构造-地层记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前对于边缘海背景下被动大陆边缘的形成演化机制仍存在争议,特别是对洋陆转换带的构造特征与形成过程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为了深入探索边缘海背景下南海陆缘与洋陆转换带构造结构与形成演化特征,通过对横跨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地震剖面的解释与研究,识别出莫霍面(Moho)、基底和海底3个一级陆缘界面,划分出细颈化域、超伸展域、原洋域等构造单元;进一步精细解释了共轭陆缘盆地充填层序和多期断裂系统,识别出破裂不整合界面Bi,将陆缘盆地同裂陷期层序(Tg-Bi)划分为S1-S5五个层序,建立了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区域共轭陆缘的构造-地层格架.构造-地层格架中S3/S4层序之间的界面CBi、S4/S5之间的界面POBi分别与陆壳破裂和原洋洋壳Ⅰ的破裂对应,记录了西南次海盆共轭陆缘岩石圈伸展破裂过程中发生的重要构造事件.结合断裂活动性和盆地原型的分析,将西南次海盆共轭陆缘同裂陷期的演化划分为伸展、细颈化、超伸展和原洋洋壳四个阶段,建立了西南次海盆共轭陆缘演化模式.还建立了西南次海盆V型尖端共轭陆缘地壳的“鳄鱼嘴”结构,识别出总宽度达231 km的两期原洋洋壳.结合外缘高地和同破裂层序(S4-S5)研究,提出两期原洋洋壳的发育与西南次海盆的两幕扩张过程相对应,由原洋洋壳构成了同期洋盆的洋陆转换带.揭示了西南次海盆张开过程中岩石圈的伸展破裂机制与洋脊传播过程中幕式扩张作用对陆缘构造、地层和岩浆作用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南海岩石圈的伸展破裂过程、洋陆转换带的成因以及南海被动陆缘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海 / 西南次海盆 / 陆缘演化模式 / 幕式扩张 / 原洋洋壳 / 洋陆转换带 / 岩浆-构造-地层记录 / 海洋地质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杨天一, 唐勇, 任建业, 巢鹏 南海西南次海盆陆缘演化与幕式扩张的岩浆-构造-地层记录[J]. 地球科学, 2025, 50(01): 195-21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