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早新生代洼陷结构差异及其控制机制分析

沈梦蓉, 单玄龙, 郝国丽, 刘培, 贾培蒙, 徐川, 张志伟, 汪晓萌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10) : 3559 -3575.

PDF
地球科学 ›› 2024, Vol. 49 ›› Issue (10) : 3559 -3575.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早新生代洼陷结构差异及其控制机制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为探究珠三坳陷阳江东凹洼陷结构差异及其控制机制,利用三维地震数据精细解释了该凹陷主要断裂的发育特征并分析了其活动性,识别并总结了岩浆底辟的分布特征,系统地研究了阳江东凹早新生代不同洼陷的构造差异性.研究表明,阳江东凹特殊的构造位置影响了凹陷的形成,构造转换带控制了研究区各洼陷差异发育.西部阳江24洼呈北断南超的简单半地堑结构,中部和东部恩平19、20、21洼呈南北双断的复式半地堑结构.区域应力场下洼陷伸展方式的不同导致裂陷初始期的岩石圈地壳变形存在差异,同裂陷期岩浆运移至压力较小的转换带下方并聚集形成岩浆房,基底深大断裂沟通地壳深部,控制了岩浆上涌和侵位.岩浆的热作用使得地壳脆性变形转变为韧性变形,地壳的快速减薄及NE、NEE向先存断裂在深大断裂转折处发育的构造转换带控制了盆地构造样式.因此靠近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的洼陷发育斜滑断裂并呈复式半地堑结构.上述分析为研究区烃源岩预测及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 阳江东凹 / 转换带 / 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 / 岩浆活动 / 动力学 / 石油地质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沈梦蓉, 单玄龙, 郝国丽, 刘培, 贾培蒙, 徐川, 张志伟, 汪晓萌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早新生代洼陷结构差异及其控制机制分析[J]. 地球科学, 2024, 49(10): 3559-357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