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加良山叶蜡石矿的蚀变矿物分带及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成因的启示

朱律运, 詹旭焘, 许文, 孟桅, 李玉娟, 陈润生

地球科学 ›› 2025, Vol. 50 ›› Issue (04) : 1319 -1334.

PDF
地球科学 ›› 2025, Vol. 50 ›› Issue (04) : 1319 -1334.

福州加良山叶蜡石矿的蚀变矿物分带及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成因的启示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叶蜡石已成为生产各类新型功能材料的关键原料之一,我国热液成因叶蜡石矿的资源量占比高,因此完善该类叶蜡石矿矿床成因模式的认识有利于相关勘查工作的开展,进而为相关新型材料制造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对福州加良山叶蜡石矿进行系统的剖面调查工作,并利用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采集样品的蚀变矿物组成及元素含量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基于相关蚀变矿物的生成关系,对福州加良山叶蜡石矿存在的蚀变分带情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不同类型矿石和围岩中存在的蚀变矿物组合、成因和所需条件.并依据蚀变形成的叶蜡石、硬水铝石、绢云母和高岭石矿物中的元素含量特征,探讨了蚀变过程中的部分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行为.系统野外调查和定量测试结果表明:加良山矿区的蚀变组合在空间分布上具一定的分带性,从火山中心向外叶蜡石化逐渐减弱,且矿物组合存在由高温蚀变向低温蚀变转变的趋势.而加良山叶蜡石矿的形成与火山及热液演替活动有关,长期反复的热液活动改造了区域内的高铝火山岩,并让围岩中的矿物发生蚀变、元素发生迁移,最终形成了大规模的工业叶蜡石矿.而矿体中可用于工艺品加工的叶蜡石形成所需条件更加严格,需要蚀变热液的SiO2未饱和,温度保持在合适范围(约273~370℃),且存在断裂为其提供生长空间.

关键词

叶蜡石矿 / 蚀变分带 / 矿物组成 / 地球化学特征 / 成矿模式 / 矿床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朱律运, 詹旭焘, 许文, 孟桅, 李玉娟, 陈润生 福州加良山叶蜡石矿的蚀变矿物分带及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成因的启示[J]. 地球科学, 2025, 50(04): 1319-133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