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及早明确诊断对PJI的治疗意义重大。目前对于PJI的诊断,临床尚无特异性的有效方法,经典的诊断措施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tate, ESR)在内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关节滑膜液WBC计数、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每年进行的关节置换术数量的上升和病例信息获取渠道的通畅,越来越多的假体关节感染的诊断方法也被提出,本文围绕近年来学界在PJI诊断上提出的标准,从血液样本、滑膜液样本、微生物及病理、影像学等方面对PJ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相关文献结果提示,近年来引起关注的α-防御素、白细胞酯酶为代表的关节滑液标志物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但也有局限性;术中冰冻切片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但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超声处理、核成像技术及分子测序技术因成本高昂及操作复杂难以大规模实践运用。更加简便、准确、稳定且应用性强的检查手段还需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
感染,假体周围
/
诊断
/
生物标志物
Key words
何思锐, 刘午阳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J].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4(09): 950-956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