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研究进展

林小芳, 熊自超, 丁明丽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4 ›› Issue (04) : 420 -427.

PDF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4 ›› Issue (04) : 420 -427.

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研究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48 h后至拔管后48 h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目前,VAP发病率较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及难点,因此探索VAP目标性监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VAP的研究文献,围绕VAP相关定义、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生物膜、危险因素、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VAP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呼吸道及机体防御系统受损、机械通气时病原菌侵入及定植。引起VAP的病原菌通常以混合细菌感染为主,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我国各级医院的VAP在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差异较大。VAP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定植、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高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高、血清白蛋白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留置胃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使用抑酸剂、侵入性操作、使用镇静药物、床头未抬高30°~45°。VAP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分为核心预防措施、一般预防措施、不常规或不推荐预防措施3类。这些结果表明,VAP的精准防控可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对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从而降低VAP发病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 危险因素 / 目标性监测 / 预防控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林小芳, 熊自超, 丁明丽 呼吸机相关肺炎目标性监测研究进展[J].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4(04): 420-42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