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细针穿刺细胞学(FNA)因所获取样本量较少等原因,其局限性包括标本无法诊断、细胞学结果不确定、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等,易造成患者漏诊或误诊。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BRAF)突变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特异性生物标志,在FNA良性高风险结节中诊断价值目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FNA良性甲状腺结节中附加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9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549例经668次超声提示PTC高风险、TIRADS分级为4~5类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对切除组织进行石蜡病理学检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84枚FNA良性结节纳入本研究,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对FNA良性结节中的诊断效能。结果:84枚FNA良性甲状腺结节中,44枚(52.4%) 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阳性。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中年龄<45岁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BRAFV600E基因突变阴性组患者(56.8%vs.35.0%,P=0.045)、结节中位长径明显小于BRAFV600E基因突变阴性组(0.49 cm vs.0.61 cm,P=0.024)。术后病理提示,63枚甲状腺结节为PTC结节,21枚为良性结节;PTC组结节的中位长径小于良性结节(0.50 cm vs.0.70 cm,P=0.004)、结节<1 cm的占比高于良性结节组(95.2%vs.71.4%,P=0.007)、BRAFV600E基因突变检出率高于良性组(68.3%vs.4.8%,P<0.001)。在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中,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组甲状腺结节边缘模糊/不规则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86.4%vs.60.0%,P=0.006);PTC结节边缘模糊/不规则发生率高于良性结节(81.0%vs.52.4%,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的甲状腺结节诊断为PTC的风险是BRAFV600E基因突变阴性结节的39.184倍(P=0.001),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为甲状腺结节诊断为PTC结节的独立风险因素。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诊断对PTC结节诊断的敏感度为69.3%、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7.7%、阴性预测值为50.0%、准确率为75.0%。结论: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具有良好的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可降低穿刺回报为良性结节中PTC结节的漏诊率。建议存在高度可疑超声特征的TIRADS分级为4~5类的甲状腺结节应常规进行FNA与BRAFV600E基因突变联合检测。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
甲状腺癌,乳头状
/
细针抽吸活检
/
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Key words
蔡文卿, 崔灿, 刘洁, 陈卓, 韩欣冉, 吴可, 刘美琪, 吴境, 刘晓莉
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细针穿刺细胞学良性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4, 33(11): 1786-1793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