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转移的性别与年龄相关差异基因与通路分析

储冰峰, 胡瑛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11) : 1825 -1834.

PDF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11) : 1825 -1834.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转移的性别与年龄相关差异基因与通路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主要的类型,其转移方式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临床观察和部分研究表明,年轻男性PTC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PTC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相关信号通路。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埔分院普通外科2015年1月—2018年10月手术治疗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PTC患者中男性、年龄≤45岁患者与各自对应的女性、年龄>45岁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通路,并针对其中差异基因进行细胞学功能验证。结果:共纳入1 071例PTC患者,其中209例患者出现PTC颈部淋巴结转移(19.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女性患者(χ2=5.990,P<0.05),年龄≤45岁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年龄>45岁患者(χ2=28.96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5岁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TCGA数据库筛选出男性PTC患者差异表达基因443个,年龄≤45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477个。GO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或年龄≤45岁PTC患者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相关的生物过程中,如:补体激活经典通路、循环免疫球蛋白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或年龄≤45岁PTC患者差异基因与代谢通路相关,如:胰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合成、脂肪消化与吸收等;结合差异表达倍数与通路分析结果,挑选IGF2、IGF2BP1进行细胞学功能验证,结果显示,在甲状腺癌细胞BCPAP和KTC-1中,敲减IGF2、IGF2BP1的表达后两种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男性与年龄≤45岁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涉及免疫相关或内分泌代谢相关的多种信号通路,提示临床工作中对年轻男性患者应更加注重颈部淋巴结的检查及清扫。对IGF2、IGF2BP1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有望为甲状腺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寻找新靶点。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 甲状腺癌,乳头状 / 淋巴转移 / 危险因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储冰峰, 胡瑛君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转移的性别与年龄相关差异基因与通路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4, 33(11): 1825-183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