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穴位针刺治疗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林昌伟, 陈顺楷, 胡桂, 李小荣, 郭一航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9) : 1507 -1516.

PDF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9) : 1507 -1516.

多穴位针刺治疗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是结直肠癌(CRC)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许多中医古籍记载,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内关穴四穴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但目前尚无多穴位针刺治疗促进CRC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评价多穴位针刺治疗促进CRC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在CRC患者中开展ERAS提供新的选择。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CRC根治性手术的10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予以相同ERAS方案处理并进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术后接受穴位针刺治疗,从手术当天至术后第3天,1次/d;对照组不施加穴位针刺。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腹痛评分、腹胀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钾浓度、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有96例患者完成了研究,每组各48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术后第2、3天腹痛评分,术后第1、2天腹胀的发生率,术后第3天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均P<0.05)。两组间剩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穴位针刺治疗可以促进CRC微创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推荐纳入ERAS常规操作。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 针刺穴位 / 加速康复外科 / 临床对照试验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林昌伟, 陈顺楷, 胡桂, 李小荣, 郭一航 多穴位针刺治疗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4, 33(09): 1507-151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