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捕获法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胰腺坏死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

刘柏岐, 李嘉荣, 洪晓悦, 林嘉晏, 宁彩虹, 孙泽芳, 朱帅, 陈璐, 申鼎成, 余艳, 黄耿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9) : 1481 -1487.

PDF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9) : 1481 -1487.

宏基因捕获法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胰腺坏死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早期病原学精准诊断是改善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预后的突破口之一,但目前临床上缺乏早期精准识别IPN的高效方法。本研究探讨基于宏基因捕获法(MetaCAP)的二代测序技术在IPN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4年1月—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9例疑似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血MetaCAP检测和常规病原学培养。将胰周积液病原学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由于3例未获胰周积液培养结果,纳入最终分析的病例总数为26例。全组病死率为23.1%(6/26)。住院期间,确诊IPN的病例为9例(34.6%)。MetaCAP诊断IPN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病原学培养(77.8%vs. 11.1%,P=0.031;86.7%vs. 65.2%,P=0.032),而两种方法的特异度(76.5%vs.88.2%,P=0.689)和阳性预测值(63.6%vs. 33.3%,P=0.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taCAP的平均检测耗时33 (20~49) h,微生物培养耗时125 (45~14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MetaCAP检测的平均费用为2 500元/例,但MetaCAP检测仅占平均住院费用的1.19%。结论:MetaCAP在IPN的早期病原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耗时较短,有较好的检验效能和卫生经济学价值,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 病灶感染 / 二代测序 / 宏基因捕获法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柏岐, 李嘉荣, 洪晓悦, 林嘉晏, 宁彩虹, 孙泽芳, 朱帅, 陈璐, 申鼎成, 余艳, 黄耿文 宏基因捕获法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胰腺坏死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4, 33(09): 1481-148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