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治疗策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戚悠飞, 王惠暄, 刘飒华, 陈浩, 张文波, 吴鸿飞, 刘震东, 许语阳, 肖占祥, 李振振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6) : 918 -925.

PDF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6) : 918 -925.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治疗策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以其微创且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腹主动脉瘤(AAA)的首选治疗。髂支闭塞(ILO)是EVAR术后常见并发症,但其处理存在很多难点。因此,本文探讨EVAR术后ILO的治疗策略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8月—2022年8月间14例EVAR术后发生ILO的病例资料。以同期435例无ILO的EVAR病例作为对照,分析EVAR术后发生ILO危险因素。结果:14例患者行腔内或杂交手术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183.9±32.6)min,术中出血量(187.1±70.2)mL。10例经杂交手术取栓恢复腔内血流,2例杂交手术失败后行双侧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2例采用吸栓导管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恢复腔内血流。清除髂支内血栓后,对髂支及远端髂外动脉(EIA)残余狭窄性病变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术后所有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完全缓解。随访期,所有患者未再发下肢缺血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EIA起始端直径(P=0.045)、髂动脉扭曲≥60°(P=0.003)、髂动脉狭窄≥50%(P=0.007)、髂支远端锚定于EIA (P=0.015)、髂支远端放大率≥15%(P=0.028)等因素与EVAR术后ILO的发生有关。结论:腔内或杂交手术治疗是EVAR术后ILO的首选治疗。关注ILO的危险因素,并在EVAR方案设计和操作时积极预防。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腹 / 血管内操作 / 手术后并发症 / 移植物闭塞,血管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戚悠飞, 王惠暄, 刘飒华, 陈浩, 张文波, 吴鸿飞, 刘震东, 许语阳, 肖占祥, 李振振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治疗策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4, 33(06): 918-92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