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or单分支支架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方敏, 张昊, 张雷, 魏小龙, 袁良喜, 宋超, 赵志青, 包俊敏, 刘广钦, 陆清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6) : 901 -908.

PDF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6) : 901 -908.

Castor单分支支架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随着腔内治疗的发展,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案逐渐成熟,但由于该部位解剖结构复杂、器具自身局限,仍旧存在内漏、锚定区损伤、逆撕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探讨Castor单分支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自2018年12月─2021年10月期间使用Castor单分支支架进行腔内手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术前Dicom格式全主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CTA)影像、术中详细信息及随访预后结果,使用EndoSize软件测量夹层近远端锚定区动脉直径、病变长度、LSA开口与夹层关系等指标,并结合术中使用移植物情况计算支架放大率,观察并记录手术成功率、近远期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0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部采用腔内手术方式,手术均取得技术成功。夹层近端主要裂口与LSA距离(42.7±17.3) mm;夹层近端边缘与LSA距离(7.7±13.2) mm;主动脉近端锚定区直径(31.5±3.0) mm;左颈总动脉开口远端与LSA开口近端距离(8.5±2.6) mm。Castor主体支架近端直径(32.5±3.3) mm,远端直径(26.6±3.3) mm,分支支架直径(10.7±3.5) mm。主体支架近端放大率为(3.2±3.5)%,远端放大率为(0.1±9.5)%。围手术期与随访期间,共9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术前严重低血压,术后1 d死于低灌注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于术后4 d死于夹层逆撕破裂;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死于呼吸衰竭;1例患者于术后4个月死于肺部感染;2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死于心衰;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及14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患者于术后11个月死于不明原因疾病。6例患者出现主动脉夹层相关不良事件,其中围手术期出现1例夹层逆撕,3例脑梗,随访期间出现1例Ib型内漏,1例分支支架闭塞。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变往往累及LSA,腔内手术需要将支架锚定在健康的锚定区同时保留LSA,以防止脑梗及截瘫等并发症。Castor单分支支架能够很好地适用于累及L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在急性期的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

动脉瘤,夹层 / 主动脉,胸 / 血管内操作 / 支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方敏, 张昊, 张雷, 魏小龙, 袁良喜, 宋超, 赵志青, 包俊敏, 刘广钦, 陆清声 Castor单分支支架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中心回顾性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4, 33(06): 901-90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