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在免疫调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曾小强, 周菁, 黄晏骁, 徐佳伟, 徐家乐, 余腾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5) : 840 -847.

PDF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5) : 840 -847.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在免疫调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近年来研究发现,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不同于传统的核受体,是第三种独立作用的雌激素受体,它属于七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成员。雌激素通过GPER介导G蛋白信号通路活化从而在正常生理及多种异常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等。GPER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中,通过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或调节免疫细胞之间的互动从而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同样,GPER还可参与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近期研究进一步揭示GPER不仅参与正常免疫系统的维持、异常免疫性疾病及炎症性病变,而且在肿瘤免疫调节中或有重要价值。笔者研究团队前期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证实GPER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及其生物学功能,并发现GPER在乳腺癌和肝癌的肿瘤微环境中可能通过能量代谢重塑调节肿瘤免疫,以及血液肿瘤免疫治疗中靶向GPER有协同抗肿瘤药物的正向作用。综合现有研究发现,GPER可通过多样化的调节方式参与多种癌症的肿瘤免疫过程,包括乳腺癌中GPER通过调节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影响肿瘤免疫逃逸;肝癌中GPER调节免疫微环境和免疫细胞浸润,增加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影响肿瘤免疫调节;结直肠癌中GPER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和促进免疫细胞的细胞毒杀伤能力;血液肿瘤中GPER影响不同免疫细胞之间的“交叉对话”增强抗肿瘤免疫治疗等。因此,GPER为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尽管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但GPER作为新靶点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的研发充满了临床潜力。本文综述当前GPER相关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受体 / 雌激素 / 免疫调节 / 免疫疗法 / 综述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曾小强, 周菁, 黄晏骁, 徐佳伟, 徐家乐, 余腾骅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在免疫调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4, 33(05): 840-84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