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俞帆, 金丽明, 刘杰, 尚敏杰, 王志敏, 魏芳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2) : 236 -243.

PDF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02) : 236 -243.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SLC)的开展逐渐增多。由于患者的入院、手术和出院通常在24 h内完成,DSLC对手术安全性和效率有更高的要求。此外,一些超重肥胖患者的内脏脂肪组织过多可能会影响DSLC术中肝外胆道的解剖;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可能帮助DSLC术中对胆道结构的识别,进而避免胆道损伤的发生。目前,ICG荧光导航在DSLC术中的应用鲜有报道。因而,本研究探讨ICG荧光导航在DSLC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10月55例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DSL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ICG荧光导航分为荧光手术组(22例)和普通手术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解剖胆囊三角时间、预估出血量以及肝外胆道识别率,并分析超重肥胖(BMI≥24 kg/m2)对肝外胆道识别的影响。结果:荧光手术组与普通手术组的一般资料、超重肥胖患者占比、手术时间、解剖胆囊三角时间和预估手术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解剖胆囊三角前,荧光手术组胆囊管识别率、肝总管识别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手术组(59.1%vs. 21.2%,P=0.009;50.0%vs. 18.2%,P=0.018);在解剖胆囊三角后,荧光手术组胆总管、肝总管以及胆囊管-胆总管连接处识别率明显高于普通手术组(100.0%vs. 69.7%,P=0.004;100.0%vs. 33.0%,P<0.000 1;86.4%vs. 27.3%,P<0.000 1);荧光手术组中,在解剖胆囊三角前,超重肥胖患者胆总管识别率明显低于非超重肥胖患者(50.0%vs. 92.8%,P=0.039),但在解剖胆囊三角后,两者肝外胆道识别率无明显差异(P>0.05)。荧光手术组与普通手术组超重肥胖间比较结果显示,在解剖胆囊三角前,两组的肝外胆道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解剖胆囊三角后,荧光手术组的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连接处识别率明显高于普通手术组(100.0%vs. 25.0%,P=0.001;87.5%vs. 16.7%,P=0.005)。结论:DSLC术中运用ICG荧光导航是安全、可行的;ICG荧光导航可以提高DSLC术中的肝外胆道识别率,即使在超重肥胖患者中,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外科医生清晰识别肝外胆道。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 吲哚花青绿 / 肥胖症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俞帆, 金丽明, 刘杰, 尚敏杰, 王志敏, 魏芳强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4, 33(02): 236-243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