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股腘动脉病变各种腔内治疗方法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周阳, 舒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5, Vol. 34 ›› Issue (01) : 109 -123.

PDF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5, Vol. 34 ›› Issue (01) : 109 -123.

新发股腘动脉病变各种腔内治疗方法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腔内治疗目前被认为是大多数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近期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在短期或中期(≤2年)的随访期间,腔内方法治疗新发股腘动脉病变的疗效差异。然而,长期随访下新发股腘动脉病变的最佳腔内治疗方法仍未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网络Meta分析,比较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BA)、裸镍钛合金支架(BNS)、药物涂层球囊(DCB)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在短期和长期随访中治疗新发股腘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检索多个医学数据库后,共纳入26项RCT (共4 480例患者),对各种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网络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1、2和(或) 3年随访期间的一期通畅率、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大截肢率和全因病死率。结果:在1、2、3年随访的一期通畅率方面,DES均显示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其2年的一期通畅率明显均高于BA (OR=11.11,95%CI=3.06~40.28)、BNS (OR=2.82,95%CI=1.06~7.53)和DCB (OR=4.19,95%CI=1.06~16.51)。在1、2、3年随访的TLR率方面,DES均显示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其2年的TLR率明显均低于BA (OR=0.08,95%CI=0.03~0.25)、BNS (OR=0.43,95%CI=0.19~0.97)和DCB (OR=0.29,95%CI=0.09~0.88)。在1、2、3年随访的大截肢率方面,各治疗方法之间均无明显差异,但1、2、3年的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值显示,DCB是免于大截肢最有效的方法。在1、2、3年的全因病死率方面,各治疗方法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新发股腘动脉病变的治疗,DES有较高的一期通畅率和较低的TLR率,而DCB可能是免于大截肢最有效的方法。因此,DES与DCB应优先被考虑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 股动脉 / 腘动脉 / 血管成形术 / 药物洗脱支架 / Meta分析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周阳, 舒畅 新发股腘动脉病变各种腔内治疗方法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5, 34(01): 109-123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