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急诊流程下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的近、中期疗效

肖悦, 郭媛媛, 郭修海, 陈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12) : 1975 -1982.

PDF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4, Vol. 33 ›› Issue (12) : 1975 -1982.

规范急诊流程下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的近、中期疗效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腹主动脉瘤破裂(rAAA)是腹主动脉瘤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极其关键,目前腔内治疗作为一线选择。本文分析探讨规范急救流程下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rAAA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4年10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EVAR的22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67.2±10.0)岁,瘤体最大径(70.6±9.2) mm,均为肾下型rAAA,瘤颈角度(107.9±54.3)°。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全主动脉+冠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所有患者在规范急救流程下行EVAR。收集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术后1周与1、6、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随访CTA资料,分析瘤腔血栓化率、支架形态、内漏形式及发生率、髂分支通畅率等。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支架植入后造影发生Ⅰ型内漏6例,通过球囊扩张、植入短支架及弹簧圈+生物蛋白胶填充瘤腔等技术处理,再次造影内漏消失或明显减少。平均手术时间(162.1±63.6) min,输悬浮红细胞(736.4±532.3) m L,术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8.76±1.0) h,平均住院时间(8.1±4.5) d。术后30 d死亡6例,2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CTA发现少许Ⅱ型内漏,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个月复查内漏减少,术后3~6个月,内漏消失;1例患者于术后2年发生Ⅰb型内漏,遂二次干预,内漏消失;其余患者支架无内漏,无髂支闭塞,瘤腔血栓化程度满意。结论:规范急救流程下EVAR治疗rAAA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对于Ⅰ型内漏可借助球囊扩张、植入短支架及弹簧圈+生物蛋白胶填充瘤腔等技术予以处理,疗效安全可靠。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腹 / 动脉瘤,破裂 / 内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肖悦, 郭媛媛, 郭修海, 陈澄 规范急诊流程下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的近、中期疗效[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4, 33(12): 1975-198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