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手术并发症原因及防治:单中心432例分析

马宁, 黄浩男, 周浩楠, 周太成, 陈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5, Vol. 34 ›› Issue (04) : 660 -667.

PDF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5, Vol. 34 ›› Issue (04) : 660 -667.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手术并发症原因及防治:单中心432例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是治疗中重度食管裂孔疝的主流手术方式,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仍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单中心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策略,以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并提升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腹腔镜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432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团队按食管裂孔疝的腔镜修补规范化操作七步法完成,术后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流程管理。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影响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432例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3%。术中并发症以出血最常见(6.9%),主要包括隔下血管(3.2%)、胃短血管(1.6%)及实质脏器损伤出血(1.9%)。术后并发症以吞咽困难最常见(12.0%),其他并发症包括气胸(3.2%)、疝复发(1.9%)、补片感染或侵蚀(0.7%)、气顶综合征(6.3%)及胃瘫(0.9%)。多数并发症通过保守治疗、内镜扩张或介入手段缓解,2例吞咽困难患者最终接受二次手术拆除折叠瓣。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失访率为6.0%,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以及行Nissen术式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总体安全性良好,但术中血管损伤与术后吞咽困难仍需重点关注。建议术中注重层次辨识与精准操作,术式选择应结合患者年龄和食管动力状态,适当采用Toupet或Dor部分折叠方式。规范补片放置与固定、加强术后康复管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远期疗效。

关键词

疝,食管裂孔 / 疝修补术 / 腹腔镜 / 胃底折叠术 / 手术中并发症 / 手术后并发症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马宁, 黄浩男, 周浩楠, 周太成, 陈双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手术并发症原因及防治:单中心432例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5, 34(04): 660-66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