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非计划再手术是衡量消化道穿孔手术治疗质量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明确其发生原因、识别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道穿孔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7月期间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03例因消化道穿孔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8例、女性85例,年龄(61.05±17.95)岁。术后17例发生非计划再手术,286例未发生。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非计划再手术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在17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65.76±15.11)岁。再手术原因依次为术后瘘7例、术后出血4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切口裂开2例、造口相关问题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合并症、低蛋白血症、腹部手术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手术级别及病史长短与非计划再手术明显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男性(OR=99.62,95%CI=4.90~2025.29, P<0.05)、低蛋白血症(OR=8.59, 95%CI=1.81~40.91, P<0.05)、腹部手术史(OR=17.28, 95%CI=3.42~87.32, P<0.05)、 ASA评分(OR=11.89, 95%CI=2.73~51.72, P<0.05)、手术级别(OR=17.15,95%CI=2.47~118.93,P<0.05)及病史长短(OR=1.04,95%CI=1.02~1.07,P<0.05)为其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用以上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0.90,特异度为0.88,曲线下面积为0.94 (95%CI=0.88~0.99,P<0.001)。结论:消化道穿孔术后非计划再手术主要原因为术后瘘与术后出血,男性、低蛋白血症等高危因素显著增加再手术风险。尽管多数此类手术为急诊操作,术前仍应充分评估相关风险因素,以减少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提升患者预后。
关键词
肠穿孔
/
非计划再手术
/
危险因素
Key words
郭佳静, 吴国斌, 孙海山, 边浩鹏, 孟杨
消化道穿孔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及危险因素[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5, 34(03): 536-545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