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小肠梗阻伴发腹水的临床特征及血性腹水的诊断指标分析

韩富华, 钱雷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5, Vol. 34 ›› Issue (04) : 753 -759.

PDF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25, Vol. 34 ›› Issue (04) : 753 -759.

胃癌根治术后小肠梗阻伴发腹水的临床特征及血性腹水的诊断指标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与目的:肠梗阻作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其早期诊断与手术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患者预后。胃癌根治术后因消化道重建异常、肠系膜间隙形成及腹膜损伤等因素,肠梗阻发生率较高,且常伴随不同性状腹水。血性腹水多提示肠壁缺血性坏死,但现有指标对血性腹水的早期识别效能有限。本研究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小肠梗阻伴发不同性状腹水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重点分析对血性腹水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5例胃癌根治术后肠梗阻伴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腹水性状分为浆液性腹水组(n=42)、乳糜性腹水组(n=9)和血性腹水组(n=14)。比较三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术前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症指标对小肠梗阻伴发血性腹水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浆液性腹水组发病至入院时间明显高于乳糜性腹水组和血性腹水组(P<0.05);血性腹水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浆液性腹水组和乳糜性腹水组(P<0.05);血性腹水组中小肠切除的比例(6/14)明显高于乳糜性腹水组(0/9)和浆液性腹水组(7/42)(P<0.05);血性腹水组中复发比例(3/14)高于乳糜性腹水组(1/9)和浆液性腹水组(2/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浆液性腹水组、乳糜性腹水组和血性腹水组中,WBC、NEU、NLR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与WBC和NEU比较,NLR预测肠梗阻伴血性腹水能力更高(曲线下面积:0.84;敏感度:75%;特异度:85%)。结论:NLR水平与胃癌根治术后肠梗阻伴发腹水的性状密切相关,尤其在血性腹水患者中显著升高。相比传统炎症指标WBC和NEU,NLR在识别血性腹水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预测肠壁缺血性坏死的有效辅助诊断指标,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此外,血性腹水患者小肠切除率高、住院时间延长,提示其临床预后较差。

关键词

胃肿瘤 / 胃切除术 / 小肠梗阻 / 腹水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韩富华, 钱雷敏 胃癌根治术后小肠梗阻伴发腹水的临床特征及血性腹水的诊断指标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5, 34(04): 753-759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