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皂苷Rg3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扈婷婷, 林丽莉, 段小钰, 蔡宏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4, Vol. 34 ›› Issue (21) : 34 -42.

PDF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4, Vol. 34 ›› Issue (21) : 34 -42.

人参皂苷Rg3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基于TNF-α/NF-κB及Caspase-8信号通路,研究人参皂苷Rg3(GRg3)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的机制。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剂量GRg3治疗组、中剂量GRg3治疗组、高剂量GRg3治疗组,每组8只。6MV X射线单次21.5 Gy腹部照射进行模型复制,照射后第8天开始给药,观察大鼠情况并称重,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并处死解剖。HE染色观察直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NF-α、IL-4、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直肠组织IKK-β、IκB-α、Caspase-8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IKK-β、IκB-α、p-IκB-α、NF-κB p50、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 照射后第6天,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 <0.05),且除对照组外的其他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灌胃后,对照组大鼠体重逐步上升,模型组大鼠体重不断下降,地塞米松组和GRg3治疗组大鼠在治疗前3天体重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从第4天开始逐渐增长;与模型组相比,灌胃第8、14天,地塞米松组和高剂量GRg3治疗组大鼠体重明显升高(P <0.05)。治疗2周后,地塞米松组直肠组织结构完整,黏膜层见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低剂量GRg3治疗组直肠组织大范围溃疡,肠腺形状、大小不一,数量减少,并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少量肠腺扩张,腺腔内可见坏死细胞碎片,损伤侵及黏膜下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亦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中剂量GRg3治疗组见少量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腺形状、大小不一,伴中等量炎症细胞浸润,少量肠腺扩张,腺腔内可见坏死细胞碎片;高剂量GRg3治疗组直肠组织结构完整,见黏膜层水肿,肠腺排列疏松,伴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升高(P <0.05),IL-4、IL-10水平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及高剂量GRg3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降低(P <0.05),IL-4、IL-10水平升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直肠组织IKK-β、IκB-α及Caspase-8基因表达升高(P <0.05);经过不同的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KK-β、IκB-α及Caspase-8基因表达均降低(P <0.05),且随着GRg3治疗剂量的升高各因子表达呈下降趋势;地塞米松组与高剂量GRg3治疗组IKK-β、IκB-α及Caspase-8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直肠组织IKK-β、p-IκB-α、胞核NF-κB p50及Caspase-8蛋白表达升高(P <0.05),IκB-α、胞浆NF-κB p50蛋白表达降低(P <0.05);经过不同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及中、高剂量GRg3治疗组IKK-β、p-IκB-α、胞核NF-κB p50及Caspase-8蛋白表达均降低(P <0.05),IκB-α及胞浆NF-κB p50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5)。中、高剂量GRg3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各因子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g3通过抑制IKK-β的表达,减少IκB-α的磷酸化,增加胞浆中NF-κB p50的滞留,减轻放射性直肠炎,促进肠道组织损伤修复;GRg3能抑制电离辐射引起的肠道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

关键词

放射性直肠炎 / 人参皂苷Rg3 / 大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扈婷婷, 林丽莉, 段小钰, 蔡宏懿 人参皂苷Rg3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4, 34(21): 34-4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