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前后胃蛋白酶原Ⅰ、Ⅱ及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分析

高倩, 唐郡, 贺星, 历海清, 严和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Vol. 35 ›› Issue (01) : 79 -83.

PDF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Vol. 35 ›› Issue (01) : 79 -83.

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前后胃蛋白酶原Ⅰ、Ⅱ及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癌胚抗原(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方法 选取2021 年1月—2023 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收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观察组给予EMR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的PGⅠ、PGⅡ、CEA差值,治疗后VAS评分、并发症及复发率,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PGⅠ、PGⅡ及CEA差值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息肉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GⅠ差值、PGⅡ差值、CEA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肠息肉 EMR 治疗前后 PGⅠ水平差值(rs =-0.322,P =0.004)、PGⅡ水平差值(rs =-0.282,P =0.011)及CEA 水平差值(rs =-0.288,P =0.010)均与术后复发呈负相关。结论 EMR 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治疗前后PG I、PG Ⅱ及CEA的差值可作为预测结肠息肉术后复发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结肠息肉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胃蛋白酶原 / 癌胚抗原 / 复发率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高倩, 唐郡, 贺星, 历海清, 严和中 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前后胃蛋白酶原Ⅰ、Ⅱ及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 35(01): 79-83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