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目的 分析喜炎平注射液在小儿肠道感染中的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20年8月—2024年8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肠道感染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时间、转归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儿中,64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发生时间以用药后5 min内为主(39.06%)。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20例(31.25%)、全身性损害15例(23.44%)、呼吸系统11例(17.19%)、中枢系统10例(15.63%)、胃肠系统5例(7.81%)和心血管系统3例(4.69%)。年龄<3岁、用药超剂量、联合用药、静脉滴注给药、滴注速度80滴/min、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和有过敏史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高(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OR=3.083(95%CI:1.529,6.218)]、超剂量用药[OR=2.528(95%CI:1.217,5.249)]、联合用药[OR=2.654(95%CI:1.215,5.797)]、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OR=2.583(95%CI:1.174,5.684)]、滴注速度为80滴/min[OR=2.037(95%CI:1.007,4.121)]、溶媒种类为0.9%氯化钠注射液[OR=2.114(95%CI:1.053,4.247)]和有过敏史[OR=3.062(95%CI:1.496,6.269)]均为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年龄、用药剂量、联合用药、给药途径、滴注速度、溶媒种类和过敏史是儿童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肠道感染时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危儿童,医生应进行早期评估与监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喜炎平注射液的安全有效应用。
关键词
肠道感染
/
喜炎平
/
注射液
/
不良反应
/
危险因素
/
儿童
Key words
段丽, 张旭铭, 程阔菊, 肖小梅
喜炎平注射液在小儿肠道感染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 35(12): 25-30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