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S或IDS联合HIPEC在新诊断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张惠, 朱欣, 田焱, 张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Vol. 35 ›› Issue (10) : 44 -54.

PDF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Vol. 35 ›› Issue (10) : 44 -54.

PDS或IDS联合HIPEC在新诊断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或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3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419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接受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减瘤满意手术的可能性,据此接受PDS或IDS,并在术后行常规化疗。303例患者接受PDS,其中121例术后联合HIPEC(PDS+HIPEC组),182例术后未联合HIPEC(PDS组)。116例患者接受IDS,其中42例术后联合HIPEC(IDS+HIPEC组),74例术后未联合HIPEC(IDS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究不同亚组在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联合HIPEC对PFS、OS的影响。结果 PDS组与PDS+HIPEC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有无腹水、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状态、治疗前糖类抗原125(CA125)、治疗前人附睾蛋白4(HE4)、治疗前血红蛋白、治疗前血肌酐水平、手术残留病灶和静脉化疗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DS组与IDS+HIPEC组年龄、BMI、病理类型、FIGO分期、有无腹水、BRCA状态、治疗前CA125、治疗前HE4、治疗前血红蛋白、治疗前血肌酐、手术残留病灶、新辅助化疗次数和静脉化疗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S组与PDS+HIPEC组中位PF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S组与IDS+HIPEC组中位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1.621(95%CI:1.093,2.403)]、手术残留病灶≥R1[■=2.007(95%CI:1.322,3.047)]为接受PDS治疗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手术残留病灶≥R1[■=1.873(95%CI:1.046,3.356)]为接受IDS治疗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术后联合HIPEC[■=0.561(95%CI:0.326, 0.967)]为保护因素(P <0.05)。亚组分析显示,IDS治疗的患者病理类型为浆液性癌、FIGOⅣ期和手术残留病灶≥R1的患者从HIPEC中生存获益显著(P <0.05)。PDS组与PDS+HIPEC组、IDS组与IDS+HIPEC组之间,贫血、腹泻、便秘、肠梗阻、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损伤、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IDS治疗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可从HIPEC中获得显著生存获益,而对PDS治疗的患者生存改善尚不明确。HIPEC未增加不良反应,其疗效可能受病理类型、FIGO分期、手术残留病灶状况的影响。

关键词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 / 肿瘤细胞减灭术 / 腹腔热灌注化疗 / 预后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惠, 朱欣, 田焱, 张瑜 PDS或IDS联合HIPEC在新诊断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 35(10): 44-5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