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低氧干预调节p-STAT3/CPT-1对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闫馨月, 黄传, 江玉娟, 万春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Vol. 35 ›› Issue (09) : 54 -62.

PDF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Vol. 35 ›› Issue (09) : 54 -62.

间歇性低氧干预调节p-STAT3/CPT-1对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歇性低氧(IH)对心肌梗死小鼠心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共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常氧组、假手术间歇性低氧组、心肌梗死常氧组和心肌梗死间歇性低氧组,每组8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复制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复制成功1周后开始实验干预,低氧干预4 h/d,5 d/周,持续4周。假手术组在常压常氧环境下饲养。间歇性低氧组置于低氧舱(模拟海拔5 000 m环境,氧浓度为13%)。4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运动耐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纤维化水平、心肌线粒体结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柠檬酸合酶(CS)活性及脂肪酸代谢相关蛋白:脂肪酸转运酶CD36(CD36)、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LCAD)、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4周干预结束后,与心肌梗死常氧组比较,心肌梗死间歇性低氧组小鼠的运动耐量增加(P <0.05)、LVEF升高(P <0.05)、心肌纤维化指数降低(P <0.05)、心肌线粒体状态改善、ATP含量增高(P <0.05)、CS活性改善(P <0.05)、脂肪酸氧化相关蛋白CD36、LCAD和ACOX1蛋白水平升高,p-STAT3蛋白水平升高,CPT1蛋白和基因表达均升高(P <0.05)。结论 间歇性低氧干预可通过调控小鼠p-STAT3/CPT1通路,增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脂肪酸氧化,提高能量代谢,改善线粒体结构,降低心肌纤维化,保护心功能。

关键词

心肌梗死 / 间歇性低氧干预 / 脂肪酸代谢 / 线粒体 / 心脏康复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闫馨月, 黄传, 江玉娟, 万春晓 间歇性低氧干预调节p-STAT3/CPT-1对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 35(09): 54-6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