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经阴道超声在高危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89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分别有142、4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术前接受超声造影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特征和定量参数。通过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危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高危组患者病灶长径、病灶厚径和多病灶血管、血流分级为Ⅱ、Ⅲ级占比均较低危组高(P <0.05)。两组患者内膜/肌层边界、病灶回声、子宫长径、子宫横径、子宫前后径、血流阻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局灶性灌注、增强强度和曲线下面积均较低危组高(P <0.05)。两组患者增强程度、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上升斜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长径[■=7.103(95%CI:2.027,24.889)]、病灶厚径[■=20.959(95%CI:3.828,114.738)]、血管形态[■=12.350(95%CI:1.520,100.353)]、血流分级[■=10.628(95%CI:1.016,111.132)]、灌注模式[■=24.182(95%CI:1.839,318.039)]、增强强度[■=1.274(95%CI:1.072,1.514)]、曲线下面积[■=1.008(95%CI:1.002, 1.013)]均为EC患者高危病情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88,敏感性为95.7%(95%CI:0.855,0.995),特异性为97.2%(95%CI:0.929,0.992)。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经阴道超声在高危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有效评估病灶特征,并提供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
经阴道超声
/
超声造影
/
高危型
Key words
程银花, 吴轶萍
超声造影联合经阴道超声在高危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 35(08): 12-17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