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合并急性心肌损伤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丁曙霞, 赵余丹, 陈佳音, 方洁, 邱海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Vol. 35 ›› Issue (07) : 8 -15.

PDF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25, Vol. 35 ›› Issue (07) : 8 -15.

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合并急性心肌损伤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3年7月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接诊的146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病历资料,依据8∶2原则,将患儿随机分为训练集(116例)和验证集(30例)。根据是否合并急性心肌损伤,将患儿分为合并组和非合并组,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电图指标[P波离散度、Q波离散度、QT间期]、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146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中合并急性心肌损伤16例,包括训练集12例和验证集4例。合并组的cTnI、CK-MB、NT-proBNP均高于非合并组(P<0.05),两组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P波离散度、Q波离散度和QT间期均高于非合并组(P<0.05)。两组血细胞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水平高■、CK-MB水平高■、NT-proBNP水平高■、P波离散度高■、Q波离散度高■、QT间期高■均是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该风险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敏感性为76.9%(95%CI:0.714,0.935),特异性为85.9%(95%CI:0.812,0.93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验证集中该风险模型预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敏感性为77.2%(95%CI:0.715,0.908),特异性为83.7%(95%CI:0.772,0.925)。结论 cTnI、CK-MB、NT-proBNP、P波离散度、Q波离散度、QT间期变化是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这些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这将有助于早期识别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风险。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急性心肌损伤 / 预测模型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丁曙霞, 赵余丹, 陈佳音, 方洁, 邱海燕 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合并急性心肌损伤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 35(07): 8-1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