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酒精性脂肪肝病进展中小鼠肠道菌群变化

董晓伟, 吴长亮, 王振常, 覃素萍, 何坚科, 黄慧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8) : 1134 -1140.

PDF (3162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08) : 1134 -1140.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4.08.005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酒精性脂肪肝病进展中小鼠肠道菌群变化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3237K)

摘要

目的: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酒精性脂肪肝病(AFLD)发展过程中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并探讨小鼠AFLD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5只)和模型组(25只)。适应性喂养5 d后,对照组小鼠每天喂食Lieber-DeCarli对照流质饲料(TP4030C),模型组小鼠每天喂食含有4%乙醇的Lieber-DeCarli流质饲料(TP4030B),连续30 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变化;16S rDNA测序法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LD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结果显示其物种丰富度降低(P<0.05)。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两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杜博菌属(Dubosiella)、异杆菌属(Allobaculum)、瘤胃球菌属UCG-013(Ruminococcaceae UCG-013)等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等菌属相对丰度降低。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在丙氨酸转移酶、谷胱甘肽水解酶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通路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含4%乙醇的Lieber-DeCarli流质饲料成功构建了AFLD C57BL/6小鼠模型,AFLD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均发生变化,酒精可能通过破坏肠道微生物稳态,增加丙氨酸转移酶、谷胱甘肽水解酶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通路活性加快AFLD的进展。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病 / 16S rDNA基因测序 / 肠道菌群 / 优势菌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董晓伟, 吴长亮, 王振常, 覃素萍, 何坚科, 黄慧仪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酒精性脂肪肝病进展中小鼠肠道菌群变化[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1(08): 1134-1140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4.08.005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162KB)

4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