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精准防控

曹广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11) : 1455 -1463.

PDF (1116KB)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1 ›› Issue (11) : 1455 -1463. DOI: 10.16190/j.cnki.45-1211/r.2024.11.002

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精准防控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141K)

摘要

我国原发性肝癌(PLC)的分布特点是南方高于北方,沿海高于内地,农村高于城市;男女比例3:1。近20年来,PLC一直处于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中年人群(40~65岁)中年龄标化死亡率超过老年人群(65岁以上),在居65岁以下男性人群癌症死因第一位。我国PLC中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癌(ICC)分别占93%和3%。任何导致慢性肝损伤的因素都是PLC的原因,是Ⅰ级预防的关键。我国HCC主要原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占84.4%。约32%男性和9%女性HBV慢性携带者将在75岁之前死于HCC。此外,黄曲霉素暴露、肝吸虫感染、大量饮酒、代谢综合征和丙肝病毒感染等大大增加了PLC风险。乙型肝炎后HCC较其它原因导致的HCC早发10年,预后更差。界定PLC高危人群是Ⅱ级预防的关键。手术切除是早期PLC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易术后复发,术后5年生存率约30%;ICC术后5年生存率<20%。抗HBV治疗不仅可显著降低HBV携带者HCC的发生风险,也能显著改善预后。再次手术、放疗、抗血管生成、免疫疗法、免疫和靶向联合治疗、有氧运动等均可明显提升PLC的Ⅰ~Ⅲ级预防的效果。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 乙型肝炎病毒 / 危险因素 / 病毒进化 / 三级预防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曹广文 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精准防控[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1(11): 1455-1463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4.11.00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16KB)

3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