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其驱动作用

张胜男, 唐凯, 高海燕, 魏一凡, 张雷

森林工程 ›› 2024, Vol. 40 ›› Issue (02) : 27 -35.

PDF (1683KB)
森林工程 ›› 2024, Vol. 40 ›› Issue (02) : 27 -35.

白桦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其驱动作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723K)

摘要

为探究白桦林地上层土壤与下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细菌对上、下层土壤功能的驱动作用,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和土壤养分测定方法,对苏木山40 a白桦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桦林地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下层土壤显著提高75.25%和120.45%;上层土壤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5.83)较下层土壤Shannon多样性指数(5.74)显著提高;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15%)、黄杆菌科(相对丰度>7%)、慢生根瘤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土微菌属以及放线菌门的分枝杆菌属、类诺卡氏属、土壤红杆菌属和Gaiella属(相对丰度>1%)是白桦林地的优势细菌类群;疣微菌门(线性判别分析LDA值为4.07)和拟杆菌门(LDA值为3.80)以及放线菌门的类诺卡氏属(LDA值为3.72)和土壤菌属(LDA值为3.48)是白桦林地上层和下层土壤差异贡献度最大细菌门和属;多酚氧化酶活性、碱性蛋白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林地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并且显著影响放线菌门细菌类群。综上,白桦林地上层和下层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放线菌门作为白桦林地重要的细菌类群,通过促进土壤碳循环的方式提高林地肥力水平,促进白桦林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白桦林 / 细菌群落 / 碳循环 / 土层 / 放线菌门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胜男, 唐凯, 高海燕, 魏一凡, 张雷 白桦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其驱动作用[J]. 森林工程, 2024, 40(02): 27-3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683KB)

2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