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

何舢, 韩少杰, 王丹彤, 张扬, 付玉, 陈祥伟

森林工程 ›› 2024, Vol. 40 ›› Issue (02) : 85 -91.

PDF (1289KB)
森林工程 ›› 2024, Vol. 40 ›› Issue (02) : 85 -91.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319K)

摘要

以典型黑土区3种地貌类型区(漫川漫岗区、丘陵漫岗区、平原低地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总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等指标,分析黑土区坡耕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探究不同地貌类型区坡耕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坡耕地各坡位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26.57~38.61 g/kg,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1.85~5.67 g/kg。3种地貌类型区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不同。漫川漫岗区总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坡上和坡中显著大于坡下、坡上和坡中无显著差异;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则以坡中最高坡下最低,且不同坡位之间高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丘陵漫岗区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并表现为坡下显著大于坡上、坡上显著大于坡中;高活性有机碳和中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则呈现坡上和坡下显著大于坡中、坡上和坡下无显著差异。平原低地区总有机碳及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各坡位间的差异均为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地貌间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规律有所差异,漫川漫岗区和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活性最差的坡位分别是坡下和坡中,而平原低地区不同坡位间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黑土坡耕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的针对性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典型黑土区 / 坡耕地 / 生态建设与保护 / 土壤总有机碳 / 土壤活性有机碳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何舢, 韩少杰, 王丹彤, 张扬, 付玉, 陈祥伟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J]. 森林工程, 2024, 40(02): 85-9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89KB)

3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