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在直肠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

任玲, 张树贤, 王坤, 王璐, 梁旭阳, 左晨艳, 张志梅, 孙运良, 吕胜祥

中国内镜杂志 ›› 2024, Vol. 30 ›› Issue (06) : 30 -36.

PDF
中国内镜杂志 ›› 2024, Vol. 30 ›› Issue (06) : 30 -36.

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在直肠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在直肠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该院67例行ESD治疗的直径≥3 cm的直肠乙状结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带线钛夹牵引,将患者分为A组(带线钛夹牵引组,n=32)和B组(传统ESD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大小、切除总时间、黏膜下剥离时间、黏膜下剥离速率、黏膜下补充注射次数、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R0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镜下形态均以颗粒型-结节混合型(LST-G-M)多见,术后病理均以绒毛状腺瘤为主。两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病灶平均面积为(13.6±8.4) cm2,明显大于B组的(9.3±4.7) cm2,A组切除总时间为(42.3±10.3) min,明显短于B组的(47.9±10.1) min,A组黏膜下剥离时间为(30.7±8.2) min,明显短于B组的(36.1±7.6) min,A组黏膜下补充注射次数为(2.7±1.1)次,明显少于B组的(3.5±1.2)次,A组单位时间剥离速率为(0.4±0.2) cm2/min,明显快于B组的(0.2±0.1) cm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可为直肠乙状结肠巨大LST的ESD治疗提供更清晰的视野,且操作简单,能提高单位时间剥离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侧向发育型肿瘤(LST) / 直肠乙状结肠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 钛夹 / 牵引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任玲, 张树贤, 王坤, 王璐, 梁旭阳, 左晨艳, 张志梅, 孙运良, 吕胜祥 带线钛夹牵引技术在直肠乙状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内镜杂志, 2024, 30(06): 30-3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