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对肩袖撕裂患者炎症反应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苏进益, 陆红日, 张洪彬, 何文全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Vol. 31 ›› Issue (02) : 31 -37.

PDF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Vol. 31 ›› Issue (02) : 31 -37.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对肩袖撕裂患者炎症反应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评估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肩袖撕裂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两组各失访1例,最终两组各纳入58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对照组采用单排固定缝合技术,试验组采用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白细胞介素-6(IL-6)]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和ASES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增大,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CRP、TGF-β1和IL-6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肩袖再撕裂和关节僵硬发生率为3.45%和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9%和1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肩袖撕裂患者应用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和疼痛,加大肩关节活动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并可减少肩袖再撕裂和关节僵硬的发生。

关键词

肩袖撕裂 / 双排缝线桥技术 / 炎症反应 / 肩关节功能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苏进益, 陆红日, 张洪彬, 何文全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修复技术对肩袖撕裂患者炎症反应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 中国内镜杂志, 2025, 31(02): 31-3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