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相关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梁婕, 蔡迎彬

中国内镜杂志 ›› 2024, Vol. 30 ›› Issue (12) : 1 -8.

PDF
中国内镜杂志 ›› 2024, Vol. 30 ›› Issue (12) : 1 -8.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相关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发现高危患者。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PPC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前瞻性分析方式,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该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作为验证,按照预测模型进行分组(高危组和低危组),验证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89例患者中,发生PPCs的患者53例(28.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并发症组与无肺部并发症组年龄、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部位、一秒率(FEV1/FVC)、手术时间和术中通气策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在胸中上段、年龄≥65岁、手术时间长于210 min、术前肺功能差(FEV1/FVC <70%)、COPD和术中使用传统通气策略,为影响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根据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Y=-3.646+1.565×肿瘤部位+1.451×年龄+1.230×手术时间+1.216×FEV1/FVC+1.170×COPD+0.953×术中通气策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验证上述模型对PPCs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69;高危组患者术后7 d PPCs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胸中上段肿瘤、年龄≥65岁、手术时间长于210 min、术前肺功能差(FEV1/FVC <70%)、患有COPD和采用传统通气策略,是导致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发生PPCs的高危患者,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胸腹腔镜联合 / 食管癌根治术 / 肺部并发症 / 危险因素 / 预测模型 / 模型验证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梁婕, 蔡迎彬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相关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 中国内镜杂志, 2024, 30(12): 1-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