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端微骨折处理配合关节镜提高踝关节融合术长期效果的评价及其对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和并发症的影响

钱毅, 庾佳佳, 周志康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Vol. 31 ›› Issue (03) : 53 -63.

PDF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Vol. 31 ›› Issue (03) : 53 -63.

关节端微骨折处理配合关节镜提高踝关节融合术长期效果的评价及其对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和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端微骨折处理配合关节镜提高踝关节融合术长期效果的作用,及其对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伴≤20°的内外翻畸形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108例,采用关节镜踝关节融合术的54例患者为关节镜组,采用关节端微骨折处理配合关节镜踝关节融合术的54例患者为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围手术期氧化指标[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的丙二醛(MDA)、总氧化态(TOS)和氧化应激指数(OSI)]和抗氧化指标[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C)],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学会(AOFAS)评分,比较优良率、并发症,以及内外翻不同角度患者的融合时间和术后1年AOFAS评分。结果 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关节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关节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术后1和3 d的MDA、TOS和OSI明显低于关节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术后1和3 d的GSH-Px、SOD和TAC明显高于关节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关节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外翻角度10°~20°的患者术后1年AOFAS评分与内外翻角度<10°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内外翻角度10°~20°的患者融合时间明显长于内外翻角度<1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关节端微骨折处理配合关节镜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伴≤20°的内外翻畸形终末期踝关节炎,可避免植骨和截骨,疗效满意,且在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减轻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反应和加快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优势,但内外翻畸形明显时,会延长骨性融合时间。

关键词

关节端微骨折 / 关节镜 / 踝关节融合术 / 氧化应激 / 并发症 / 内外翻角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钱毅, 庾佳佳, 周志康 关节端微骨折处理配合关节镜提高踝关节融合术长期效果的评价及其对围手术期氧化应激和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内镜杂志, 2025, 31(03): 53-63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