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45°穿刺与传统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在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曹飞, 姚佩恒, 苗晋军, 焦娅洳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Vol. 31 ›› Issue (04) : 65 -73.

PDF
中国内镜杂志 ›› 2025, Vol. 31 ›› Issue (04) : 65 -73.

经45°穿刺与传统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在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经45°穿刺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30例L5/S1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45°穿刺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采用腰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和腰椎功能;于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总体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脊柱内镜减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5.5%,与对照组的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对照组有6例(9.5%)因残留的突出物再次压迫神经根导致腰痛和下肢痛复发,观察组未出现术后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经45°穿刺技术和传统TESSYS技术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5/S1节段LDH,均可取得满意的减压效果。但经45°穿刺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术后早期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 L5/S1节段 / 脊柱内镜 / 减压 / TESSYS技术 / 45°穿刺 / 椎间孔入路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曹飞, 姚佩恒, 苗晋军, 焦娅洳 经45°穿刺与传统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在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内镜杂志, 2025, 31(04): 65-73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