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糖尿病与抑郁状态共病:睡眠和运动及社交活动的影响研究

扶蓉, 石磊, 何飞英

中国全科医学 ›› 2025, Vol. 28 ›› Issue (20) : 2491 -2500.

PDF
中国全科医学 ›› 2025, Vol. 28 ›› Issue (20) : 2491 -2500.

中老年人糖尿病与抑郁状态共病:睡眠和运动及社交活动的影响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 糖尿病和抑郁症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与抑郁症显著相关,因此对中老年人糖尿病、抑郁及糖尿病和抑郁共病进行监测和干预至关重要。目的 探究中老年人糖尿病、抑郁状态及其共病患病率,以及睡眠、运动和社交活动对其的影响。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纳入≥4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和糖尿病、抑郁状态患病情况及睡眠时长、运动、社交活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睡眠、运动和社交活动与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之间的关联,将午睡时长和夜间睡眠时长的乘积纳入回归模型中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共纳入11 177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3.95%(1 559/11 177),抑郁状态患病率为24.85%(2 777/11 177),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患病率为14.64%(1 636/11 177)。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夜间睡眠时长7~9 h(OR=0.337,95%CI=0.296~0.384)、夜间睡眠时长>9 h(OR=0.509,95%CI=0.374~0.692)以及午睡时长≥90 min(OR=0.792,95%CI=0.666~0.941)均是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的保护因素(P<0.05);高水平社交同样能降低患共病的风险(OR=0.778,95%CI=0.686~0.882,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保持7~9 h夜间睡眠时长,无论午休时间长短,均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患病风险(P<0.001);若夜间睡眠时长<7 h,午睡时长为60~<90 min能降低共病患病风险(OR=0.740,95%CI=0.577~0.950,P<0.05);在夜间睡眠时长>9 h,不午睡(OR=0.270,95%CI=0.125~0.581)或者保持60~<90 min的午睡时长(OR=0.165,95%CI=0.040~0.674)同样能够降低共病患病风险(P<0.05)。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患病率较高,夜间睡眠时长≥7 h、午睡时长≥90 min以及高水平社交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患病风险,中等水平体力活动可分别降低糖尿病和抑郁状态患病风险。午睡则作为一种补偿机制,有助于弥补夜间睡眠不足,若夜间睡眠时长<7 h,午睡时长控制在60~<90 min同样能够降低糖尿病和抑郁状态共病患病风险。

关键词

糖尿病 / 抑郁 / 慢性病共病 / 睡眠 / 体力活动 / 社交活动 / 健康管理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扶蓉, 石磊, 何飞英. 中老年人糖尿病与抑郁状态共病:睡眠和运动及社交活动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20): 2491-250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