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一项队列研究

刘瑞越, 杨雪梅, 赵乃慧, 温薪冉, 蔡汐, 梁雅靖, 马佳佳, 吴寿岭, 崔刘福

中国全科医学 ›› 2025, Vol. 28 ›› Issue (36) : 4566 -4577+4591.

PDF
中国全科医学 ›› 2025, Vol. 28 ›› Issue (36) : 4566 -4577+4591.

不同年龄段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一项队列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也是世界上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蛋白(ALB)比值(CA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指标,既往本研究团队对其与CVD的关联进行了研究,发现高CAR与CVD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且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从中年人群(51~64岁)到老年人群(≥65岁),高水平的hs-CRP所致的CVD发病风险逐渐降低。然而,CAR作为评估CVD风险的新型指标,其对新发CVD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CAR对新发CVD的影响。方法 纳入参加开滦队列研究2010年度第3次体检的54 951例参与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参与者人口学与临床数据、体检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CAR并进行对数转化(lgCAR),依据lgCAR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1组(lgCAR<-4.34,n=13 744)、Q2组(-4.34≤lgCAR<-3.67,n=13 731)、Q3组(-3.67≤lgCAR<-2.83,n=13 736)、Q4组(lgCAR≥-2.83,n=13 740),并按年龄进行分层,即<40岁(n=9 617)、40~49岁(n=12 633)、50~59岁(n=17 740)和≥60岁(n=14 691)。以完成2010年度体检的时间为随访起点,以发生CVD、全因死亡和到达随访结束日期为随访终点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1-12-31。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人群和各年龄段人群CVD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不同CAR水平总人群发生CVD的风险。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年龄与CAR各分位数组间的乘法交互作用,并按年龄进行分层重复上述分析。为了消除服用药物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排除基线和随访时服用降压、降糖、降脂药物的研究对象后进行敏感性分析;为了消除反向因果关系和随访时间过短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排除随访时间<1年的研究对象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由于CVD的死亡风险较高,CVD和患者死亡之间可能存在相互竞争,因此对60岁以上的参与者采用死亡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不同CAR水平对CVD的影响。结果 最终纳入54 951例研究对象,其中男41 083例(74.8%),女13 868例(25.2%),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7±12.8)岁,Q1~Q4组平均lgCAR分别为-5.6±1.5、-4.0±0.2、-3.3±0.2、-2.2±0.6。Q1~Q4组年龄、性别、接受高等教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BMI、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高血压、服用降压药、服用降糖药、服用降脂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B、lgC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0.38±1.99)年,随访期间共3 444例(6.27%)研究对象发生了CVD,Q1~Q4组新发CVD病例分别为659、809、901、1 075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79%、5.89%、6.56%、7.82%,Log-rank结果表明,总人群与不同年龄段Q1~Q4组研究对象CVD的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混杂因素后,Q4组人群新发CVD的风险是Q1组的1.20倍(HR=1.20,95%CI=1.07~1.35),年龄和CAR组与CVD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21)。在<40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人群中Q4组新发CVD的风险分别为Q1组的1.13倍(HR=1.13,95%CI=0.55~2.33)、1.44倍(HR=1.44,95%CI=1.06~1.96)、1.24倍(HR=1.24,95%CI=1.02~1.50)和1.11倍(HR=1.11,95%CI=0.93~1.33)。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基线和随访期间服用降脂药的人群中,年龄和CAR组与CVD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20),在排除基线和随访期间服用降糖药的人群中,年龄和CAR组与CVD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15),在排除随访时间<1年的人群中,年龄和CAR组与CVD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4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主结果保持一致,CAR分组与新发CVD的关联在中年人群(40~59岁)中依然存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CAR升高所导致的CVD发病风险降低。排除在基线和随访期间服用降压药的人群后,年龄和CAR组与CVD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交互=0.11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主结果相比,在50~59岁人群中,CAR分组与新发CVD的统计学关联无意义(P>0.05)。对≥60岁研究对象采用死亡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不同CAR水平对CVD的影响,结果与主结果保持一致,CAR与新发心血管事件无关联。结论 高CAR水平是新发CVD的独立危险因素,CAR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在中年人群呈年龄依赖性,而随着年龄增加,高CAR所致的CVD发病风险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 超敏C反应蛋白 / 白蛋白 / 队列研究 / 开滦队列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瑞越, 杨雪梅, 赵乃慧, 温薪冉, 蔡汐, 梁雅靖, 马佳佳, 吴寿岭, 崔刘福. 不同年龄段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新发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一项队列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36): 4566-4577+459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