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特征、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分析

刘瑜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24, Vol. 47 ›› Issue (02) : 152 -154.

PDF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24, Vol. 47 ›› Issue (02) : 152 -154.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特征、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特征、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真菌败血症的早产儿65例为研究组,观察患儿病原菌特征及临床特点,并分析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前3位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4.62%(29/65)、23.08%(15/65)、13.85%(9/65);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其中发热发生率最高,占61.54%(40/65)。生化指标情况显示,84.62%(55/65)WBC升高,81.54%(53/65)真菌G试验阳性,70.77%(46/65)CRP升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2000g、联合使用抗生素时间≥7d、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机械通气时间≥7d均是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化,出生体质量<2000g,联合使用抗生素≥7d,需应用丙种球蛋白,机械通气≥7d,易致早产儿真菌败血症。

关键词

真菌败血症 / 早产儿 / 病原菌 / 生化指标 / 高危因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瑜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特征、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 47(02): 152-15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