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波弹性成像及盆底表面肌电联合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刘青, 顾欣贤, 陈小敏, 陈琪萍, 祖晓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24, Vol. 35 ›› Issue (03) : 206 -210.

PDF (1764KB)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24, Vol. 35 ›› Issue (03) : 206 -210.

剪切波弹性成像及盆底表面肌电联合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805K)

摘要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及盆底表面肌电联合盆底超声对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5月于产后6~8周内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行盆底超声及盆底表面肌电检查的女性受检者221例,其中阴道分娩者160例,剖宫产者61例,收集受检者的临床、剪切波弹性成像、盆底表面肌电及盆底超声资料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涨幅、产次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阴道分娩组静息状态下及最大缩肛状态下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值平均值(Emean)均小于剖宫产组(P均<0.05);阴道分娩组5个不同阶段盆底表面肌电值均小于剖宫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前静息阶段盆底表面肌电值平均值与静息状态下双侧耻骨直肠肌Emean之间呈正相关(r=0.450,P<0.05),后静息阶段盆底表面肌电值平均值与静息状态下双侧耻骨直肠肌Emean之间呈正相关(r=0.422,P<0.05);阴道分娩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在3种不同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各参数(前后径、左右径、周长、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P均<0.05);阴道分娩组产后膀胱膨出、会阴体过度运动的发生率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子宫脱垂及直肠膨出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较阴道分娩组硬度大、张力高,易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但剖宫产对膀胱膨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孕妇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关键词

分娩并发症 / 骨盆底 / 超声检查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青, 顾欣贤, 陈小敏, 陈琪萍, 祖晓彤 剪切波弹性成像及盆底表面肌电联合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4, 35(03): 206-21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764KB)

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